>>下载安装帮助指南
点击更换验证码 换一个
早:8月重要经济数据公布

栏目:   作者:章 云(资格证书号:A0170615080001)   时间:2025-09-15   查看:

风险提示:本文所有观点不构成任何投资买卖建议,据此入市风险自负。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北京指南针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提供)

 

【市场信息

【蓝佛安:财政部门将做好政策储备 主动靠前发力】财政部部长蓝佛安9月12日在国新办“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表示,财政政策统筹考虑防风险和促发展,始终留有后手,未来财政政策发力空间依然充足。下一步财政部门将继续保持政策的连续性、稳定性,增强灵活性、预见性,加强对形势的前瞻研判,做好政策储备,主动靠前发力,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贡献财政力量。来源:财联社

 

【央行:2025年前八个月社会融资规模增量累计为26.56万亿元 比上年同期多4.66万亿元】央行数据显示,2025年前八个月社会融资规模增量累计为26.56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多4.66万亿元。其中,对实体经济发放的人民币贷款增加12.93万亿元,同比少增4851亿元;对实体经济发放的外币贷款折合人民币减少816亿元,同比少减767亿元;委托贷款减少855亿元,同比多减307亿元;信托贷款增加1942亿元,同比少增1614亿元;未贴现的银行承兑汇票减少223亿元,同比少减2566亿元;企业债券净融资1.56万亿元,同比少2214亿元;政府债券净融资10.27万亿元,同比多4.63万亿元;非金融企业境内股票融资2669亿元,同比多1093亿元。来源:财联社

 

【摩根士丹利及德意志银行现预计美联储未来数月将以更快步伐降息】摩根士丹利和德意志银行的经济学家现预计美联储未来数月将以更快步伐降息,因通胀放缓和劳动力市场疲软使其能够更快行动。德意志银行周五将2025年剩余时间的降息预期增至三次。该行此前预计,由主席杰罗姆·鲍威尔领导的美联储官员将在本月降息,随后暂停,直至12月再次行动。而摩根士丹利经济学家目前则预期,美联储将有连续四次会议的降息行动,直至明年1月。此前,摩根士丹利预测美联储将从本月起至2026年12月,每个季度降息25个基点,使利率降至3%以下。尽管该行目前预期降息步伐将大幅加快,但仍维持对终点利率的预测不变。来源:财联社

 

【流入态势强劲 外资对中国市场兴趣提升】外资近期对中国市场的配置热情持续升温,8月中国股票(在岸、离岸合计)录得自2024年9月以来最大规模的月度净买入。与此前通过ADR(美国存托凭证)等离岸渠道不同,本轮外资流入更加直接,逐渐向在岸市场延伸。业内人士分析,外资回流主要是因为中国在人工智能、机器人等前沿领域的领先优势,以及近期稳经济政策释放的积极信号。科技成长、高股息资产和高端制造成为外资重点布局方向,北向资金通过ETF的参与度显著提升。来源:财联社

 

【华创证券解读8月金融数据:居民存款搬家或推进中】中国人民银行12日公布8月金融数据,据显示,前八个月人民币存款增加20.5万亿元。华创证券表示,M2分项中,非银存款依旧是主要支撑,居民存款明显偏低于季节性,或部分体现权益上涨后居民存款搬家的影响。分部门来看,权益市场修复的带动下,8月非银存款增加1.2万亿,较2024年同期多增5500亿,延续7月以来的高增状态;居民存款当月新增1100亿元,较去年同期少增6000亿元(7月同比少增7800亿元),2023年为定期存款增长的“大年”,当前或为定期存款的集中到期高峰,权益市场情绪高涨或带动居民存款搬家形成证券活期存放款等。来源:财联社

 

【国泰海通:股市不会止步,年内股指还有新高】中国股市上升的逻辑是可持续的,年内中国A/H股指还会走出新高:第一,中国转型加快,经济社会发展不确定降低,能见度提高是估值重估的重要前提。第二,无风险收益系统下沉,股票市场机会成本降低,资产管理需求井喷和增量入市成为历史必然,也远未结束。第三,制度变化对股市估值具有关键影响。“及时、合理、得当”的经济政策,“提高投资者回报”的资本市场改革,有力提振社会各界对中国资产的价值观念与改善风险认识。此外,全球宽松在即,中国反内卷和增量经济支持举措也有望进一步加码,继续看升中国股市行情。中国市场的机会是广泛的,股市的“转型牛”是全面的,不仅仅是结构性,既存在新兴科技的扩张性的机会,也会存在传统板块的估值修复和优质公司的价值发现。我们看好三个方面:第一,新技术趋势与消费动向、需求企稳。推荐港股互联网、传媒、创新药、电子及半导体、机器人,以及部分零售、化妆品等国潮品牌等,新增食品饮料、社服、农林牧渔的消费推荐。第二,反内卷的背后是经济治理思路的转变,看好供需格局改善的周期品:有色、化工、地产、新能源车。第三,长期稳定和垄断假设依然重要,推荐券商、保险、银行、电信运营商。全球宽松在即与中国经济治理,看好港股新高。来源:财联社

 

【市场分析】点击下方“余下全文”查看行情分析

 

   

    上周沪深主要股指呈现震荡上涨、强势反弹的走势,成交量较前两周略有萎缩。活跃市值处于窄幅震荡状态,资金进场积极性有待提升。

 

    消息面,今日国家统计局会公布8月份工业增加值、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等重要数据,在7月份经济数据下滑以及政策释放力度预期之内的影响下,8月份经济数据增速会处于阶段下滑和筑底阶段,理论上对短期资金做多积极性和市场走势有所扰动。不过,本周美联储议息,而且降息概率较大。同时,上周财政部部长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财政政策统筹考虑防风险、促发展,始终留有后手,未来财政政策发力空间依然充足。美联储降息一旦落地,对国内货币政策流动性的释放起到积极的作用,从而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增量预期再度升温,会对冲三季度的经济下滑影响,对资本市场中期走势起到稳定的作用。从上证指数走势来看:上周股指经过前期的强势震荡之后,再度强势上涨,并且创出阶段新高,结束了8月底以来的调整走势,进一步夯实13日成本均线位置的支撑,市场的上升趋势总体保持较好。对于市场短期的上涨,一方面是前期股指有了一定的震荡和调整,做空动能得到一定程度地释放;另一方面美国“甲骨文”公司一度强势大涨对科技板块起到积极性的提振走势,前期主线板块的再度走强,对资金的风险偏好有一定地提升。不过,上周五盘面走势上,消费、机器人、部分科技品种冲高震荡,有色金属、地产、基建、钢铁等周期性板块强势上涨,市场热点主要还是在消费、科技、周期之间大轮动切换,主线机会尚不明显。短期指数放量震荡,也能看出资金在3900点位置仍有一定的犹豫,尤其前期涨幅较大或有一定拥挤度的方向分化仍在加大,资金对美联储降息方向以及财政政策可能的增量方向,如有色金属、地产产业链等有积极的参与。相关板块的活跃一方面是前期整体涨幅相对滞后,另一方面有政策预期,对于相关板块的持续依然需要关注美联储降息的现实和力度。技术上看,股指目前技术压力位主要在6124点和5178点连线的下降趋势线位置,大概在4000-4100点,由于目前股指距离该位置较近,加上8月底以来的调整对资金整体追涨积极性有所影响,股指可能会围绕3900点一带震荡。由于市场上升趋势向上,增量政策预期下,结构性机会会比较活跃。从0Z指数走势来看:该指数在中、短期成本均线上方震荡,短期趋势由弱转强。短期指数触及无穷成本均线强势反弹之后,面临8月底近期高点的压力。由于近期高点是前期成交量集中释放位置,有一定的解套盘抛压。上周五全市场下跌个股家数开始多于上涨个股家数,多空资金流入量也明显降低,在成交量总体萎缩的背景下,注意前期大涨板块和个股震荡带来的个股分化。从短期结构牛(大盘)指标来看,马股比例64%左右处于高位横盘状态;牛股比例24%左右缓慢抬升;熊股数量开始明显下降。总体来看,短期牛股数量回升力度不强,市场整体赚钱效应回升不明显,而短线跌幅较大的品种短线有一定的交易性机会,可以看出上周的反弹走势,一定程度上是8月底连续调整之后的短线回补。市场能够进一步向上拓展空间,还需要政策的进一步明朗以及资金的进一步进场,否则指数会在近期高点位置仍有震荡的空间。当前应继续采取稳健的操作策略,总仓位控制在七成左右,底仓持股为主,浮动仓位应根据短线或波段决策信号做好止盈操作,剩余资金应可适当把握结构性机会。

 

    从上周多空资金流向来看:70个板块中63个板块资金净流入,仅7个板块资金净流出,整体板块主力资金维持较高的进场积极性。其中元件、通信设备、计算机应用、计算机设备、电子半导体、传媒服务、光学光电子、汽车零部件等板块资金流入居前;银行、船舶制造、西药、汽车制造及服务、石油化工、高速公路、公交、化学原料等板块资金流出居前。资金流出居前的板块主要集中防御性的银行、高速公路等高股息板块,近期有所活跃的医药板块,以及周期性的石油化工等板块;资金流入居前的板块主要集中在芯片半导体、人工智能、机器人等科技制造前期主线板块上。总体上看,资金对科技成长板块仍有较强的操作积极性,但要注意相关板块近期资金再度回补,一定程度上是前期跌幅明显加上事件驱动所致,相关板块指数正面临近期高点的压力,除了板块中的一些核心标的资金抱团较为紧密之外,部分个股强势反弹之后或有再度震荡的走势。同时,在美联储降息预期、财政政策增量预期下,对于顺周期方向的有色金属、基建,包括消费内需等方向的轮动机会会增加。由于市场整体成交量萎缩,顺周期类板块的活跃,可能对科技制造板块形成一定的资金分流的作用。短线资金可能会流向有政策预期的顺周期等方向,或者在科技成长、周期类、消费板块之间轮动活跃。近期选股上应继续采取“避高就低”原则和分仓配置思路,中线选股应加大基本面维度的选股权重,继续挖掘配置业绩稳定增长、高股息价值蓝筹,以及业绩高增长、低估值的成长白马股,尤其是主力控盘度连续增加、有牛机构、牛私募进场的个股。短线应紧盯政策消息,在科技成长、消费类、周期等板块中适当关注低位或调整充分、主力资金明显进场个股。如图1:

 

 

    本文反映当前观点,该观点可能随着时间推移而改变。相关资讯来源于公开信息,本文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祝投资顺利! 如果您看懂了,一定要点“完全看懂了”按钮。最后不要忘了点“顶”哦!